刀具動平衡的一般概念
發布時間:
2024-07-03 17:37
轉動刀具的動平衡原理與通常轉動零部件的動平衡原理差不多。 首要,刀具構造的設計應盡量對稱; 次之, 在需要對刀具開展平衡時, 可依據測出的不平衡量選用刀柄去重或調整配重等方法實現平衡。由于刀具品種不同,具體采用的平衡方法也不相同。特制的平衡刀具(柄)商品內裝了平衡配重機構,并設置了配重刻度,根據旋轉配重環,調節其相對位置,即可補償因刀具結構不對稱或調刀引起的不平衡量;高速面銑刀則選用螺絲調整不平衡量。
針對一般的刀具或工具系統, 可由刀具生產商或客戶憑借動平衡機開展平衡。 可是, 如何科學、 定量地規定和評價刀具的動平衡質量以及在不一樣生產加工標準下容許的刀具不平衡量, 是刀具生產商和客戶關注的主要問題。為此,有必要介紹一下機械轉子動平衡的一般概念。
IS01940 《剛性轉子的動平衡質量要求》標準規定,1個轉子的不平衡量(或稱殘余動不平衡量)用 U 表達(單位為 gmm ),U 值可在動平衡機上測出;某一轉子容許的動不平衡量(或稱容許殘余動不平衡量) 用 Uper 表示。 從實際平衡效果考慮, 通常轉子的質量 m(kg )越大, 其允許殘留不平衡量也越大。 為對轉子的平質量進行相對比較, 可用單位質量殘留不平衡量 e 表示,即 e=U/m (gmm /kg ),相應地即有 eper = Uper /m 。U 和 e 是轉子本身對于給定回轉軸所具有的靜態 (或稱準動態) 特性,可定量表示轉子的不平衡程度。從準動態的角度看,一個用 U、e 和 m 值表示其靜態特性的轉子完全等效于一個質量為 m(kg )、且其重心與回轉中心的偏心距為 e(μm)的不平衡轉子,而 U 值則為轉子質量 m(kg )與偏心距 e( μm)的乘積。因此,也可將 e 稱為殘留偏心量,這是 e 的一個很有用的物理含義。
實際上,一個轉子平衡質量的優劣是一個動態概念, 它與使用的轉速有關。 如 ISO1940標準給出的平衡質量等級圖上一組離散的標有 G 值的 45°斜線表達不一樣的平衡質量等級,其數值為 eper(gmm /kg) 與角速度 ω(rad / s) 的乘積 ( 單位為 mm /s) ,用以表達1個轉子平衡質量的好壞。比如,某一轉子的平衡質量等級 G=6.3 ,表達該轉子的 e 值與應用時ω值的乘積應少于或相當于 6.3 。應用時,可依據標準的平衡質量等級 G 及轉子可能使用的最大轉速,從圖上查出轉子允許的 eper 值,再乘以轉子質量,即可求出該轉子允許的不平衡量。
接下來的問題是如何確定高速旋轉刀具的合理平衡質量等級 G,從而得出在最高使用轉速下要求的 Uper 值。
相關新聞
2024-07-03
平衡機發展迄今已經有一百多年的歷史。1866年,德國西門子公司發明了發電機。4年后,加拿大人Henry Martinson申請了平衡技術的專li ,拉開了平衡校正產業的序幕。
2024-07-03
電機轉子裝配工的一般操作規程如下: 1、工作前,整理場地,放穩各零、部件,并檢查裝配使用工具和工作環境是否安全良好。 2、吊放電機機座、底板、定子、轉子、軸承等大型部件時必須放好方箱或墊木...